訂閱「遊戲大亂鬥」通知,你就可以接收比別人更快的資訊跟消息囉!

  • 遊戲大亂鬥

巴哈熱議:此次S11世界賽C9戰隊被外媒採訪完畢以後某位網友對於該新聞做出以下回應。

3 年前發表

455


J哥神雞

巴哈熱議:此次S11世界賽C9戰隊被外媒採訪完畢以後某位網友對於該新聞做出以下回應。

相關新聞: S11世界賽 Cloud9 聯訪:除非賽制有巨大變革,不然西方很難拿到世界冠軍

巴哈熱議:此次S11世界賽C9戰隊被外媒採訪完畢以後某位網友對於該新聞做出以下回應。




▲    ▲ 下面轉自巴哈鄉民: 鍾先生(freestyle)留言回覆▼  

出處:  巴哈-鍾先生 

網站:鍾先生(freestyle)個人部落格


這篇訪問全文我有看完,濃縮起來大概是兩個觀點,第一個是英雄BAN/PICK問題 ,MITHY認為現有賽制對「絕活哥」不太有利,如入圍賽時有個外卡隊打野是絕活奈德利,結果一場也放不出來,或是DFM上路的烏爾加特?打好一場下一場馬上被禁,最後大家都被迫要去適應LCK/LPL的META,你在自己賽區打的東西拿不出來,第二個就是平時訓練環境、比賽強度太低 ,歐服、美服,LEC、LCS就像一群菜逼互啄,菜逼就算打贏了菜逼最後也還是菜逼,根本無法提升實力。



第一點我沒有什麼意見,想想為什麼每年世界賽中路最後都是雷茲、星朵拉、阿祈爾、奧麗安娜幾個英雄輪替就知道了,有些英雄對線如小魚人、姬亞娜是需要花大量時間練習的,但職業選手投入了時間,一個BAN位就直接送進停屍間,這樣拳頭出再多英雄也沒什麼意義,對比DOTA2那種百花齊放、什麼都能上場的環境,英雄聯盟這點是真的做不好,但這可能要從遊戲系統的根本動手,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,但第二點我認為只能算部份正確。 



首先,BDD和KHAN在今年賽後接受採訪時都有說過一樣的話,簡單說就是歐美選手上路、中路對線實力太弱,他們打起來毫無壓力,從語意聽來他們應該不是特指今年世界賽,而是泛指過去一、兩年的累積經驗得出的結論,但回顧整個S賽歷史,就算是S3-S7韓國統治英雄聯盟的全盛時期,歐美也有出過不少「法皇」級別的選手可以跟巔峰CROWN、FAKER一較高下,甚至前年也還有CAPS可以頂一頂,但今年開始已經全面退化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要說這完全是選手無法移地韓服訓練所致,我覺得說不太過去。



再者,如果要把LPL算入「東方」的範圍,然後認為西不如東,這完全是忽略了現實的說法,至少就今年世界賽來看,小組賽第二輪LPL對上歐美隊伍的戰績是0勝8敗,最後晉級八強的隊伍,LCK佔了四支、LPL和歐美賽區各佔兩個名額,至少從中國本地觀眾的角度而言,他們都戲稱好險八強是RNG和EDG內戰,至少確保一個四強席位,不然兩隊真碰上了MAD或C9,說不定LPL會在八強全軍覆沒,那臉就丟大了。



所以根本沒有什麼LPL和LCK獨大,正確地說應該是只有LCK獨大,就算是S8、S9那兩季被LPL拿走了冠軍,LCK也依然是強力的競爭者,沒有人敢小看他們,問題來了,你要說歐美賽區太弱是無法移地韓服訓練?可是LPL幾乎所有的職業選手都在打韓服,同時LPL也是目前四大賽區中投入資源最多、規模最大的聯賽,17支隊伍不談,年薪破千萬人民幣的選手比比皆是,那為什麼LPL的表現始終只能算「差強人意」?講句難聽的,如果LCS或LEC賽區的隊伍也願意花上千萬人民幣挖角VIPER、SCOUT、NUGURI,或是S8的THESHY、ROOKIE這些選手,LCS和LEC的S賽歷史成績可能也不會輸LPL。



那問題到底在哪?我個人認為觀察LCK和其他賽區的職業隊伍與選手,兩者最大最大的差別就在於「職業精神」,LPL、LCS、LEC這三個賽區給人一種共通的感覺,這感覺就是「不思進取」,要了解,韓國從20年前起,就把網路遊戲、職業電競視為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環,經過兩個世代的粹煉,整個產業已經非常成熟、上中下游建構出了一個完整的環境,舉例來說,韓國很多英雄聯盟現役職業選手,其實在剛出道時成績都不太理想,如FAKER、SHOWMAKER,但在韓國的環境裡,他們有機會成長、茁壯,成為一個世代的巨星,選手也將電競視為一項職業,努力投入生產回報,這就是良好的循環。


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,韓國選手往往都很「保值」,狀態維持的非常好,狀態維持的非常好,像FAKER、DEFT、BDD、KHAN即使已進入職業生涯未期,依然是可敬的對手,背後除了選手自律之外、俱樂部的管理當然也不功沒,加上整體環境很競爭,不進則退,FAKER和BANG都曾經談過在韓國做一個職業選手是非常辛苦的工作,訓練到手指彎曲、也沒有私人生活空間,每場比賽都壓力山大,所以李哥到現在還是單身狗(?)。



相反地,很多中國、歐美選手都是「出道即巔峰」,打出名氣、簽下大合約後就擺爛,俱樂部也無所謂,反正內戰造神、營銷引流照樣能吸粉賺錢,中國那邊的觀眾最喜歡拿中國足球與LPL類比,很多中國足球選手肚子三層肉一樣坐領千萬高薪、每天晚上有不同的女粉送上門,這個道理很簡單,我不需要努力就有錢賺,那我為什麼要努力?國際賽就成了照妖鏡,每年失望每年檢討,IMPACT之前也有爆料過,他去北美打職業聯賽期間,連想約個訓練賽都十分困難,隊友不是要去健身、就是要去跑趴、去夜店狂歡,歐美選手這種膚衍的態度一度令他十分震驚,如此職業環境還想奢求什麼比賽成績,不是搞笑嗎?




如果你有看過這一、兩年LCS、LEC的比賽,還真的就是在搞笑,選手常常會做出很奇怪的操作,不可思議的團戰選擇,講好聽點叫「歐美文化」,講難聽根本是不要臉了,尤其考慮這些選手所領的薪水,呈現出這樣的水準,完全是愧對支持他們的觀眾和粉絲,這就好像台灣某些職業籃球聯盟被戲稱是髮膠聯盟一樣,明星後衛的罰球命中率只有六成多,你要跟我說我們體能不如人、職業環境差、社會缺乏體育文化,所以國際賽事成績差,我都能認同,但罰球命中率只有六成?除了懶、不練習之外還有什麼好講的?回顧今年S賽八強賽,你要說MAD和C9完全沒有機會嗎?20分鐘領先5千經濟、土龍魂給你拿到了還能被翻盤,這真的是因為你沒打韓服的關係嗎?還是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送頭、臉探草、亂開團?那為什麼選手的比賽紀律性那麼差?不就是平常缺乏團隊協同練習的結果嗎?



談回LPL,嚴格來說,LPL也就只比歐美好上那麼一點,但比較兩邊投入的資源,這一點點明顯是不夠的,尤其這一、兩年選手普遍退步十分嚴重,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?我個人認為是世代中國的觀眾、選手,漸漸地產生了一種「不在乎」的心態,特別IG在S8奪冠後更加明顯,中國人就是這樣,什麼事都喜歡扯到國族主義,以前打不過韓國,一股氣憋在心裡,當年抗韓可說是全中國英雄聯盟玩家的共通語言,大家都很拼、大家都想做「第一個」打敗韓國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的英雄。



台灣人可能沒感覺,但當年IG奪冠在中國可算是一股現象級的大事件,不信現在還可以回頭去找當年的影片,大學餐廳男男女女齊坐一堂替IG加油,IG釜山奪冠當晚,全中國幾乎每一間大學的宿舍都在狂喊「IG牛逼、IG牛逼」,IG算是實現了一整個世代中國人的夢想,甚至直到今年,LPL在S11小組賽打得太爛,居然導致S8總決賽IG對上FNC的比賽影片重回熱搜排行榜,一堆中國人看完S11受不了竟跑回去看S8的比賽重溫往日榮光,但在IG奪冠後,上從俱樂部、下至選手、粉絲,很多中國玩家都覺得「夠了」、「爽到就好」,缺乏LCK那種長期經營的「職業精神」,大家都是抱著快速炒錢、賺名氣的心態在玩電競,這種就是典型的中國精神,講更白一點,LPL就是一個超級有錢、超級浪費的LMS,什麼時候突然倒閉也不意外。



再談回原旨,我認為MITHY說的一部份是對的,關鍵就在於現有環境下,LCS、LEC的選手缺乏競爭壓力,所以可以肆無忌憚的擺爛,唯有重新檢視整個賽事體制打掉重做才有可能改變,這就是所謂的「鯰魚理論」,但具體要怎麼做,感覺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,畢竟現實牽涉的層面太廣,舉凡不同國家的政策、稅制、語言、文化、經濟規模等都要考量進去,可能也非我一人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講明白,但另一部份來說,歐美本屆S11打的奇差無比,關鍵真跟打不打韓服、能不能跟LCK的隊伍比賽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

看完這篇,你覺得...

https://www.league-funny.com/lol/article-203198

所有留言

( 目前有 0 則留言 )

有很多話想說嗎?

快點留言的阿豆

今日熱門推薦